市县动态

乐山沙湾区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思考

  • 时间:2013-09-27

  • 浏览:

  • 来源:乐山市供销社

  • 作者:乐山市供销社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采取引办、联办、自办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以下统称“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有农村专业合作社45个、农业专业协会6个,注册资金达1.09亿元,成员4700余人,带动农民17000多户、带动面41%。2012年,全区农民专合经济组织产值达到5.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6%。其产业分布如下:

按产业划分的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类型(表1)

 

    产业

规模

养殖业

种植业

其他

果蔬

茶叶

中药材

蚕桑

农技服务

数量(个)

23

8

7

5

2

4

2

比重

45%

15.9%

13.7%

9.8%

3.9%

7.8%

3.9%

从表1来看,其中养殖业所占比例最高,这和各农业产业在沙湾区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成正比。

从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作用看,其引导的主体分布如下:

按引导主体划分的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类型(表2)

 

     主体

规模

供销社

畜牧局

农业局

其他

数量(个)

19

13

11

8

比重

37.2%

25.5%

21.5%

15.8%

从表2来看,通过供销社、畜牧、农业等部门引导的比例达到84.2%,可见沙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与服务作用非常明显。

从其规模化与标准化来看,获国家科普惠农新村示范协会1个,省级示范专合组织5个、市级8个;获国家无公害产品2个、省级3个;获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3个。全区规模化养殖场80%以上完成了标准化建设。

(二)主要成效

1.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农民专合经济组织通过相对专业化分工,统一销售了全区95%的茶叶、67%的生猪、90%的禽蛋、85%的中药材。

2.分担生产技术培训功能。农民专合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推广应用了18个实用新技术项目,建成黄连标准化示范基地1.1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达到1万亩。明仕蛋鸡专业合作社实行100%“零收费”服务,无偿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反馈等服务,带动发展养鸡专业户125户,年销售收入达8500万元。目前,全区60%的农民专合经济组织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对会员开展集中培训,年培训会员达1万余人次,培育了一大批有技术、观念新、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3.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全区土地流转面积2万余亩。通过整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逐渐向园区、城镇二三产业聚集。

4.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农民专合经济组织通过“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价外补贴”、“股份分红”等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与会员收入共同增加。2012年,会员家庭人均收入实现1098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619元。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规模偏小全区无省级以上百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覆盖面窄、网络不全、分布不均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会员人数偏少、发展不平衡、经营形式单一、年产值小。

(二)带动力较弱一是缺乏规模产业支撑。由于地处山区,土地成片开发和规模种植难度大,产品过剩或脱销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从事加工及深加工的规模企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优势产业不明显,生产风险大、成本高。

(三)品牌意识不够强目前,全区注册商标的中药材有3个、茶叶2个、禽蛋2个、山地鸡1个。由于70%的专合经济组织没有注册产品商标,在农产品进入超市、出口销售等方面受到限制。

(四)资金问题突出全区大多数农民专合经济组织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农民自筹和各种形式的混合出资,资金短缺现象比较严重。全区51个农民专合经济组织有13个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缺乏,18个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0个有贷款意向而无法贷款。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化引导,优质化服务一是实行区级领导和部门挂联专合组织制度,建立政府、专合组织和金融机构联席会制度,构建和谐信贷关系。建议成立“沙湾区发展农民专合经济组织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区供销联社。二是由区财政将经纪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农民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专合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协商和市场对接。三是适时组建沙湾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对全区农民专合经济组织进行整合包装升级,提升总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一是引导和鼓励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种植基地积极进行GAP认证、养殖场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并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他认证工作。二是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区农产品品牌化率达95%以上,为市场准入提供基础保障。

(三)企业化运作,全辐射带动坚定不移推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加快乡镇与乡镇、村与村、社与社、农户之间股份合作,推行以区、乡镇为主体的集团化运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90%以上。

 (四)规范化管理,网络化覆盖一是重点指导和帮助农民专合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社员会议制度、风险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契约约束机制,实现自我规范管理。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沙湾区农民专合经济组织网页,提供生产技术、需求信息、各专合经济组织发展等情况,扩大对外影响力,满足农户产、供、销信息需求。